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从“物理空间”到“育人生态”的蝶变之路——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纪实
2025-09-25 14:54:31来源:大江新闻编辑:尹红燕责编:尹红燕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 钟根佐 宫济鸿 饶燕玲 张杰 卞芳)仲夏的赣江新区,蝉声织雨,青禾拔节。青年大道79号,一座“会呼吸”的校园社区正沿着16栋学生公寓的轮廓线悄然舒展:线下,1个校级旗舰综合社区与6个学院分社区串珠成链,像七瓣荷花托举1.4万名学子;线上,“掌上学工”“i农商”“农商回音壁”三大平台一键直达,把56项高频服务装进学生的口袋,让社区育人更“对味”,让成长更“入味”。

  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60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让“1+6”线上线下立体矩阵从蓝图跃为现实。

  党建统领:把支部建在“家门口”,把信仰种进“心窝里”

  学校党委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将“支部建在楼上”升级为“支部建在心上”。

  6间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打通服务“最后一米”,30余个党员先锋岗把“亮身份、作表率”写进日常;农工学院“铁榔头”工程把社区走廊改造成“红船精神”主题角;计算机学院“红色运动会”把“飞夺泸定桥”“护送粮船”设计成闯关项目,该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全省样板党支部,验收专家给出“组织生活有‘新’味、专业学习有‘趣’味、服务师生有‘实’味”的“三味”评语。

  队伍下沉:辅导员“24小时值班”成为常态,校领导“现场办公”成为标配

  学校一直以来实施“头雁领航”计划让育人力量从“办公楼”涌向“宿舍楼”:校领导每月“社区接待日”现场办公;学工队伍整体入驻,辅导员工作日夜间+周末轮值,形成“5+2”“白加黑”的“全时段守护”;宿舍楼层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格,班长、寝室长化身“网格员”,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单200余件,诉求办结率100%,满意率92%,剩余8%的“不满意”被转化为“二次工单”继续跟踪。

  学生说:“以前找老师要爬坡上楼,现在老师在我们隔壁,像Wi-Fi一样自动连接。”

  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让AI陪熬夜

  “农商回音壁”“掌上学工”整合教务、学工、财务、后勤等12个部门56项业务,80%事项实现“秒批秒办”,剩余20%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走进“一站式”社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8㎡的LED数字孪生屏:宿舍报修进度条实时闪动,心理咨询预约像“秒杀”一样被瞬间抢空,校园指南用红黄绿三色提示,堪比“高德地图校园版”。

  2025年4月上线的校园心理AI助手,把1万条心理访谈语料喂给大模型,深夜12点后成为最忙碌的“树洞”:“睡不着怎么办?”——“小助手”用0.3秒推来一段4-7-8呼吸法音频;运行近200天,累计交互近万人次,成功干预高危情绪37起,被同学们称为“不会灌鸡汤的心理医生”。

  空间再造:从“廊道”到“育人客厅”,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2024年暑期,学校把12栋宿舍间的480米连廊改造成“文化隧道”:一面“党史墙”用128张老照片党史场景与2024年的“一站式”社区做成“古今同框”;一条“漂流书吧”24小时不打烊,学生扫码即可“借一赠一”,一年“漂”出3000册书借阅,也“流”进1000余册新读物。

  2025年,社区还将新增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科创工坊、直播电商实训室等11类功能区,空间利用率从68%飙升至95%,真正实现“把每一平方米都转化为育人变量”。

  协同育人:专业课堂搬进“社区花园”,让“劳动最美”写在大地上

  “社区即课堂,生活即教育”不再是口号:环设专业2022级学生把300㎡的废弃绿地设计成“微景观”——“鱼鳞塘”“稻梦空间”“星空草坪”,成为小红书1.2万点赞的网红打卡点;劳动教育课把5亩校园边角地变成“共青油菜”试验田,师生党员在油菜花海里开展主题党日,测土配方、无人机植保、短视频带货一条龙,收获菜籽1800斤,榨出的“农商第一桶”菜籽油在校友节10分钟售罄;团委每学期100余场社团活动直接办到楼下,街舞battle、草地诗会、机器人格斗赛等实现“直达”,累计1万余人次参与,真正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频共振。

  该校党委书记黎敏在2025年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给出新的“KPI”:“三年之内,我们要让‘一站式’学生社区从‘校园地标’升级为‘青春记忆’。让每一届毕业生都能带走一张‘社区成长档案’,里面装着他的借阅记录、志愿时长、心理咨询轨迹、运动打卡热力图,成为大学时光最温暖的‘数据纪念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