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书诵千年”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
2025-09-26 14:28: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为深入弘扬长江文化,挖掘九江千年文脉的时代价值,9月25日,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九江市委网信办主办、修水县与庐山市网信中心协办的“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迎来核心采访行程。来自央媒、省媒的记者及省内外知名网络名人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华夏进士第一村”双井村黄庭坚故里与陈门五杰故里,在青砖黛瓦与碑刻诗文中,探寻赣北文化的深厚底蕴,为长江文化传播注入鲜活素材。

“书诵千年”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_fororder_“书诵千年” 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1)23

采访团在黄庭坚纪念馆前合影  供图 九江市委网信办

  当天上午,采访团首站抵达黄庭坚纪念馆。这座坐落于修水县城南山崖的文化地标,不仅是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更兼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重身份,其馆名由已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自带文化分量。

  作为黄庭坚少年时读书游憩之地,南山崖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的美誉,馆区45.29亩的范围内,东、西门楼庄严肃穆,大型黄庭坚全身塑像神情儒雅,溪山自在楼、山谷祠、九曲廻廊等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与石门、藏龙洞、荔枝崖等自然名迹相映成趣。

“书诵千年”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_fororder_“书诵千年” 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1)494

黄庭坚书法馆 供图 九江市委网信办

  馆内陈列尤为丰富,书法碑刻、诗词碑刻系统展现着“宋四家”之一的书法造诣;黄庭坚生平史迹陈列,串联起他的文人风骨与人生轨迹;3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65件三级文物静静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让采访团成员沉浸式感受着黄庭坚的文学与艺术魅力。

“书诵千年”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_fororder_“书诵千年” 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1)638

黄庭坚故里 供图 九江市委网信办

  离开纪念馆,采访团一行前往8公里外的修水双井村黄庭坚故里。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因“华夏进士第一村”的名号闻名遐迩——宋朝时期,仅双井黄氏一族就走出48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这样的科举盛况不仅在宋代罕见,纵观中国历史也堪称传奇。

“书诵千年”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_fororder_“书诵千年” 访修水 解码黄庭坚与陈门五杰文脉(1)1034

陈门五杰故里 供图 九江市委网信办

  走进故里,山谷陵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峰书院、进士墓群、双井、仙人垂钓台等20余处文化遗址遗迹,诉说着这里的人文璀璨;明月湾的碧波、笔架山的青翠,又勾勒出秀美的自然画卷。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盛产的“双井绿茶”早在北宋时就誉满汴京,冲泡时茶叶片片竖立,入口沁人心脾,宋代黄庭坚、苏东坡、欧阳修等文豪曾纷纷赋诗赞美,当代郭沫若亦留下“芙蓉园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洲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的诗句。采访团成员在品味茶香、欣赏山水间,深刻体会到这里“人文底蕴与自然风光共生”的独特气质,也读懂了“十里秀水,钟灵毓秀”的真正内涵。

  当日下午,采访团的文化探寻之旅来到陈门五杰故里。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新晋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总体规划面积约209公顷,通过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修缮布展,四觉草堂、义学里恢复重建,以及陈公祠、官道、三合水等自然历史风貌的复原,完整呈现了“陈氏一门三代五杰”的传奇故事。

  采访团在故居与展陈中,循着陈氏家族的文脉传承轨迹,感受着一门五杰“以文化立世、以家国为怀”的精神品格,也为九江文脉中“世代相传的治学精神”找到了生动注脚。

  此次修水之行,是“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篇章。采访团通过实地探访三大文化点位,不仅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黄庭坚诗词书法的艺术魅力、双井村“进士文化”的传承活力、陈门五杰“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更将九江地域文化与长江文化紧密联结——从宋代文人的风雅,到近代先贤的担当,再到当代文化的活化,修水的文化脉络正是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微观缩影。采访团成员们表示,要通过文字、短视频、图文、海报等多元形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传播,让更多人读懂九江文脉的厚度,也为推动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九江样本”,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文 晓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