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西庐山市,循着白鹿洞书院的千年学脉、庐山秀峰的石刻诗行、庐山书房的书香雅韵、庐山诗词博物馆的数字诗魂,在诗画山水中探寻文化密码,用镜头与笔端记录这座名山与长江文明交融共生的鲜活故事。
白鹿洞书院:千年学规里的育人密码
“未入书院先见林,古木参天遮暑阴。”采访团首站抵达的白鹿洞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东南麓,作为“天下书院之首”,四山环抱间溪水潺潺,晚唐至今的古朴风貌完好留存。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景观组成部分,书院内礼圣殿、明伦堂、御书阁依次排布,225通历代碑刻中,南宋朱熹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尤为夺目,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规,至今仍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白鹿洞书院
“平时给孩子讲传统文化总觉得抽象,今天站在书院里,他自己就问‘为什么古人要在这么美的地方读书’。”来自南昌的游客李女士正带着儿子逐字研读学规,言语间满是认可。
据书院讲解员介绍,朱熹当年在此主张“知行合一”,吸引四方学子汇聚,如今研学团队常来此处感悟学脉,千年教育理念在朗朗讲解声中持续传递。
庐山秀峰石刻:山石间的诗画密码
离开书院,采访团驱车前往“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秀峰景区。这里不仅有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奇观,更藏着180余通跨越唐、宋、元、明、清五朝的石刻,颜真卿楷书、米芾行书、苏轼草书错落山间,堪称“石上史诗”。有的石刻记录山水之美,有的抒发家国情怀,字体苍劲有力,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
庐山秀峰
“以前在书上看‘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拓片,总少点意境,今天站在瀑布边看原刻,才懂什么是‘诗画交融’。”来自武汉的书法爱好者张先生举着相机拍摄,镜头里石刻与瀑布相映成趣。
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石刻既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游客触摸传统文化的“活教材”,每一道笔触都在诉说庐山的诗画故事。
庐山书房・KULING:山水间的书香密码
行至庐山牯岭镇街心花园旁,庐山书房・KULING这座“文化驿站”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推开玻璃门,千余册与庐山相关的书籍整齐陈列,从诗词文集到历史传记,从人文地理到摄影画册,涵盖庐山文化方方面面;文创区内,刻有庐山诗句的书签、绘有景区风光的笔记本,兼具实用与纪念意义。
庐山书房・KULING
“爬完山进来歇脚,读着‘横看成岭侧成峰’,抬头就是窗外的山,感觉自己也成了诗里的人。”上海游客王女士捧着《庐山诗词选》,坐在窗边,享受着独特的阅读体验。书房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是阅读空间,还提供免费饮水、行李寄存等服务,“很多游客带着书去景区,边看风景边读诗,文旅融合的体验很受欢迎。”
庐山诗词博物馆:数字里的诗魂密码
当日最后一站,采访团走进位于庐山河路25号别墅附楼的庐山诗词博物馆。九个主题展区系统梳理16000余首庐山诗词,全息投影、VR互动等技术让千年诗句“活”起来——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场景重现眼前,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哲思通过动画演绎,游客戴VR眼镜便能“穿越”回古代,感受诗人创作意境。
庐山诗词博物馆
馆内互动设备前,采风团成员兴致勃勃地体验,数字技术让抽象诗词变得直观有趣,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吸引力。
“书诵千年”采访团在庐山的探访,不仅解码了诗画山水间的文化文脉,更感受到九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采访团成员表示,将通过文字、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把庐山文脉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名山与长江文化的紧密联结,为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力量。(文/图 晓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