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西报道(记者 张震寰):秋日暖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一场特殊的“微协商会”正在树下热烈进行,没有严肃的会议桌,没有冗长的发言稿,只有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施工方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探讨着老旧小区改造的“疑难杂症”。9月23日,“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政协故事——2025新闻媒体基层政协行”采访团走进吉安吉州区北门街道庐境园小区,定格了这生动的一幕。
微协商会议现场
建于1996年的庐境园小区,设施陈旧,是典型的“老破小”。今年6月,吉州区投入1200万元对小区启动全方位改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但改造过程中,关于部分楼栋一楼空地的用途问题,居民意见出现分歧。
微协商,搭起温暖民心桥。在改造现场,居民徐采湘阿姨激动地告诉记者,她一开始很担心楼下的小广场被改成停车场,“那是我们老年人平时聊天、带孙子的地方,要是没了,心里真不踏实。”她的担心很快就有了回应。丁心怡等吉州区政协委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诉求,迅速在微协商会上提出。丁心怡说:“很多老年人不太会用线上渠道,政协委员就是一根根灵敏的‘触角’,把他们的担忧带到协商桌上。”
小区一名党员写给吉州区政协的感谢信
最终,在多方协商下,小广场得以保留,并将在此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改造。这一幕,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协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宝”。
专业化,让民主监督更精准。区政协委员、工程设计领域的专家吴新祥告诉记者,很多项目图纸上看似完美,但一旦脱离居民生活实际,就很难真正惠民。因此,他总是将专业所长与履职实践相结合,重点关注“适老化”和“安全性”。
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我能用技术语言把群众模糊的诉求,比如‘这里不方便’,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案,‘座椅高度设多少’‘无障碍通道坡度怎么定’,让建议既有民生温度,又有技术支撑。”正是这种“看得懂、说得准、督得实”的专业化监督,推动了庐境园改造方案的优化,让居民的“宜居梦”从蓝图变为现实。
据了解,“微协商”是吉州区政协依托“赣事好商量·吉事广议”特色协商平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一线延伸的生动实践。它将委员从“会议室”请进了“街区里巷”,走到居民身边,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正是通过这种下沉,吉州区政协推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急难愁盼”,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委员很亲,政协很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