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客家酒香飘更远
2025-07-22 09:42:16来源:江西日报编辑:赵滢溪责编:尹红燕

  “各位贵客朋友,碗里斟满酒哟,筛满酒,端起碗……”近日,悠扬的客家敬酒歌在赣州龙南市杨村镇太福古街袅袅回荡,浓郁酒香弥漫巷陌,一场别开生面的省级非遗“大戏”——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展演,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

  “这是客家人代代相传的酿酒技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米酒。”非遗传承导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旺娣怀抱一摞干稻草走向“焐酒池”,感慨道,“现在肯静下心来学老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了。作为文化导师,我更要抓住机会,让大家了解客家文化,把这门手艺传下去!”18岁便与米酒结缘的廖旺娣,一直遵循千年传统古法工艺酿造米酒,她与儿子赖敏蒋创办太平堡酒业,创立“杨村古酿”品牌,并在传承中锐意创新:改良工艺、设计文化包装,推出桑葚、百香果米酒等新品;为贴近年轻群体,与当地咖啡馆联名打造“古酿咖啡”,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如今,这项传统技艺直接带动杨村镇200余名客家大嫂参与米酒生产销售,米酒年销售额破百万元,成为富民兴村“金钥匙”。

  点燃稻草时升腾的烟雾、揭开酒坛时弥漫的酒香……展演现场,游客们兴致勃勃地参与稻灰“焐酒”工序环节。“选米的讲究、酒曲的制作、发酵的温度控制以及这道独特的‘焐酒’工序,都是酿造杨村米酒的关键。”廖旺娣端起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酒递给游客品尝,向游客介绍起龙南杨村米酒酿造的核心技艺与文化内涵。

  非遗的独特魅力在酒碗相碰、歌声相和中被游客全方位感知、体验。当酒香漫过古朴围屋,杨村这场非遗展演不仅是技艺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播,推动客家米酒走出围屋,香飘更远……

  “我们将客家古法酿酒技艺‘搬’进古街,通过‘看得见、闻得着、尝得到’的技艺展演,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到基层沃土,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架起融合之桥。”杨村镇宣传委员王文珏说。在太福古街,除了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的展演,还在好客杨村体验馆、非遗体验馆等场所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驻展示,游客可以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打锡壶,或体验龙南客家织带的编织技艺……

  太福古街的热闹画面,正是龙南以非遗为纽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市建成15个非遗传习所,设立了龙南文化旅游海外推广中心,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龙南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2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3项。这座客家小城正以文化遗产为媒,探索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赖胜烽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