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赣鄱沃野绘新景——江西省夯实“三农”基本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08-26 10:58:38来源:江西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尹红燕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农业大省江西必须回答的问题。

  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农业科技持续强化,农业产业化驶入“快车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速推进……8月25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随着系列成就的公布,一幅农业质效双增、农村和美宜居、农民稳定增收的“三农”发展新画卷,徐徐展开。

  粮食产量连续12年超430亿斤

  预计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十四五”期间,在耕地资源趋紧的形势下,江西依然实现了粮食稳面稳产、油料扩面增长。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0.06%、1.49%;油菜播种面积、产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20.71%、23.31%。江西是怎么做到的?

  “江西是农业大省、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信表示,“十四五”以来,江西省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39.2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油料产量151.3万吨,比2020年增长23.3%。今年早稻和夏粮夏油已丰收到手,秋粮长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24年,全省生猪出栏3035.6万头、比2020年增长36.8%,生猪外调量稳居全国前列;全省家禽出栏6.01亿只、比2020年增长5.8%……不仅是粮油,江西省还先后出台了设施蔬菜、渔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夯实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稳定供给的背后,离不开江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保障农业农村领域的投入。

  今年上半年,全省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支出达3683亿元,四年半的支出比“十三五”时期五年总支出还多542亿元。其中,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85.84万亩,累计建成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从每亩112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亩123元。

  不但供得上,还能吃得好。江西省深入推进省部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率先整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全省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分别减少6.13%、2.59%。

  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

  “‘十四五’初期,我们提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我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重点,带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徐杰表示,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快车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2023年以来,全省共招引重大农业项目1945个,签约金额达3100多亿元。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1147家,比2022年分别净增13家、89家。

  ——全省1147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376万户农民每户年均增收4260元。

  …………

  一个个龙头企业落户乡村,一个个产业在田野生根。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正激发着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

  江西省因势利导,不断加大巩固成果要素保障。2021年至2024年,各级衔接资金累计投入455.09亿元,年均增幅2.82%。将25个脱贫县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年投入衔接资金约占全省衔接资金总额的50%。

  同时,江西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强化精准识别,并加强产业、就业帮扶,精准匹配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措施,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6个。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877元,增至2024年的18436元,年均增幅达9.4%,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乡村建设全面提质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一体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

  江西的做法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创建、“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村庄长效管护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创新开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

  为加速乡村向“全面美”“持久美”转变,有效扭转乡村“重建轻管”倾向,江西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全域推行“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并创新搭建“万村码上通”平台,平台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同时,把乡村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打造每县(市、区)1至2个、全省134个优势特色产业。为强化乡村由“建设”向“运营”转变的发展理念,江西省还以发展乡村民宿新业态为切入点,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让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发展乡宿7556家,较“十三五”增长90.7%。

  随着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村庄不仅变美了、变富了,也更现代了。目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1%,农村公路里程达18.4万公里,100%的乡镇和100%的村组通了水泥路,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面通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编制江西省‘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健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朝辉表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