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南昌市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2023-05-10 16:45: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国际在线江西消息(记者 王朝中):5月10日,南昌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昌市“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南昌市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_fororder_8-1

发布会现场 摄影 胡斌

  近年来,南昌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2017年相比,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41%、医生数增长39%、护士数增长46%,较好地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为发挥比较优势,补齐优质资源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南昌市委、市政府在充分研究、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加快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的决策部署。

视频来源 南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4”是指4家实力强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即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人民医院、南昌市中心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其中,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人民医院将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三甲医院,南昌市中心医院将打造成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洪都中医院将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前列”的三甲中医医院。第一个“2”是指2家实力领先的专科医院,即南昌市立医院、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其中南昌市立医院将打造成“皮肤专科一流、医美国内知名”的精品医院。第二个“2”是指2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即南昌急救中心、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据悉,建设“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加多元的卫生健康服务,着力打造健康中国“南昌样板”。具体工作中,南昌市人民政府将做到“五个方面的注重”。

  注重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相适应

  南昌市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的城市发展战略,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分别是:市中心医院瑶湖分院、市立医院城南院区、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市人民医院经开院区、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院区二期。坚持城市发展到哪里,医疗卫生资源就布局到哪里,努力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部署。南昌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全市市县两级今年共启动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177.4亿元。其中市级项目12个,总投资115.7亿元;县区项目18个,总投资61.7亿元。项目建设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为南昌历史之最。新的“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极大丰富南昌市优质医疗资源,努力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注重与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相适应

  “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仅重视南昌急救中心、南昌疾控中心的能力提升工作,还高度重视医防有效衔接,加快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等能力建设,建立公立医院与疾控机构之间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医防协调机制。比如,在市中心医院瑶湖分院划出相对独立的符合标准的感染楼及平战结合住院楼,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可以实现医疗救治快速转换,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挑战。

  注重与区域医疗卫生内涵发展相适应

  南昌市将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作为内涵发展的“一号工程”,计划到2025年底,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同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100%设置康复(医学)科,三级公立医院100%实施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50%以上的城市社区设有托育服务机构,70%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1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旗舰中医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满意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注重与卫生健康事业强基战略相适应

  全面推进柔性人才引进“三名工程”,引进国内医院管理骨干担任市医院名誉院长,引进临床重点专科知名专家担任名誉科主任,支持国内名医专家到南昌成立名医工作室。积极招募高学历人才,为持续推进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加快县级医疗机构改革,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