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万千气象看江西】江西新余:“林长制”促“林长治”
2024-07-31 19:10:4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邱观史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力有效推动林长制在渝钤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管绿,筑牢责任体系

  每年召开市级总林长会议,总结部署林长制工作,发布总林长令。县、乡级林长定期开展巡林,发现和协调解决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中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资源清单、工作提示单、问题清单、督办函等“三单一函”工作机制。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市级林长挂点县区、县级林长联乡、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入网格的分区责任体系,建立由912名林长、347名护林员、45名监管员组成的“一长两员”网格化管护机制,将全市268.1万亩林地划分成347个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配备347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护林员,开展常态巡林。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护林工作全程监管。夯实要素保障,每年整合管护资金400余万元,对日常巡护、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巡护着装、巡护装备实行“五统一”规范化管理。

  探索建立符合新余特色的“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资源保护协作机制,从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督查督办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建立“林长+产业基地”25个,凝聚起协同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合力。

  护绿,继往开来成效显

  为持续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及修复工作,新余市建立了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动态更新古树名木图文信息,推进古树名木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每一株古树名木都颁发特殊的“身份证”,实行全覆盖的挂牌保护,并在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牌上印制了二维码。目前,全市2146株古树名木,84处古树群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新余市落实林业、森林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坚决制止打击擅自占用林地、滥砍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坚持“清存量”与“遏增量”并重,抓森林督查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四无四到位”林长制管护网格创建,相关做法得到上级的肯定性批示。对矿山用地从严管理,矿山企业新增使用林地事先必须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审批,在矿区内醒目位置竖立含有林地审批界限图、审批时间及面积、辖区内乡、村级林长、护林员、监管员基本信息等多项内容的公示牌。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开展“网盾行动”和“清风行动2024”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车次130车次,执法人员260余人次,办结野生动物刑事案件5起,行政案件10起,深入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向市民发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短信30万条。

  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新余市投资2200万元在全市建立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市重点林区建设80余个前端感知系统、120余个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系统,实现了森林防火工作模式由单一人防走向“人防+技防”相结合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森林防火工作效率。深入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成功拔除渝水区界水乡省级松材线虫病疫点,实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和疫情发生乡镇数量“双下降”。今年以来清理病枯死松树1.85万株,投放花绒寄甲21万头,保护松林面积3.1万余亩。

  以智慧化手段赋能,建设林长制APP管理平台,形成“事件上报—受理—处理(交办或督办)”的闭环管理,全面实施林长巡林机制。今年以来,护林员巡护系统App上报有效事件2629个,办结2609个。

  用绿,兴林富民赋新能

  新余市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模式,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目前,全市培育出省级林业企业21家,资产总额31.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88亿元,基地面积17.13万亩,覆盖种苗、经济林种植及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生态旅游等领域,带动3.4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今年以来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2.07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0.39万亩。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29.1万亩、综合产值15.4亿元。探索“技术帮扶+土专家+产业+就业”模式,通过借助亚林中心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带动培养育苗“土专家”300余名,发展高产油茶育苗2800亩,相关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100个产业帮扶典型案例。

  大力发展森林药材等林下经济,今年全市新增森林药材面积1.3万亩,占全市年度任务的260%,主要品种有草珊瑚2600亩、岗梅8000亩、枳壳570亩、吴茱萸500亩等,成活率达到85%。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毛竹资源,全市竹林面积25.54万亩,大竹径毛竹36.58万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补齐短板,引进一条生产线并完成试产。

  发挥生态优势,做强旅游产业。全市建立了芦茅沟、凯光新天地、凤凰湾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了省级森林乡村53个、乡村森林公园18处,实现了“生态受保护、经济得发展、百姓得实惠”,让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助力乡村振兴。仙女湖区东坑林场利用“度假产业+农旅融合”的模式,让林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资源变资产、民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每年接待游客年增长率在20%以上,每年游客量达到了50万人次。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仙女湖,建立森林旅游露营基地5个,每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就业致富,户均增收万余元,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绿染大地,香飘万家。如今,绿水青山已成为新余的一张靓丽名片,新余市正以“绿”为笔,擘画出一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文 戈定锋 高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