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的湿地之畔,村民胡长栋带着小孙女悠然漫步。“以前这里很脏,垃圾四处散落,水浑浊不清。如今可好了,政府大力推进湿地修复,这儿大变样,空气清新,景色也美,我每天都要带小孙女来这儿散步。”胡长栋满脸笑容,言语间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南丰县紧紧抓住江西省首批湿地资源运营试点县这一重大机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征程上积极探索、奋勇前行,成功奏响了“两山”价值转化的动人乐章。
湿地修复:生态重塑的华丽转身
在湿地修复的进程中,南丰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修复模式。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主任朱明胜说:“我们依据湿地后备资源的不同属性,分类精准施策。就像琴城镇、市山镇的部分村办公司,巧妙利用闲置的低洼地以及各类沟、塘、渠、堰,大力开展小微湿地建设。”
以当地著名的百年桔树园为例,为改善桔园土壤质量,给桔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长环境,2023年,南丰县对78.5亩园地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传统桔园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沟塘淤泥丰富的土壤养分,打造小微湿地。湿地建成后,曾经的死水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池塘。多个水系被连通,水实现了流动;芦苇、菖蒲、千屈菜、蓼子花、水葱、睡莲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多层次的生态构造,进一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水生植物的根系能过滤水中污染物,还能给土壤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微生物活性,使蜜桔吸收到更多营养。”南丰桔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紫娟介绍道。
除了小微湿地建设,南丰县在其他湿地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曾经垃圾遍地、水质浑浊的湿地,如今已焕然一新。通过清理垃圾、治理污染、恢复植被等一系列措施,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大。如今,这里的湿地成为众多动植物的家园,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产业发展:“湿地+”模式的多元探索
南丰县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探索出“湿地+特色产业”“湿地+生态工业”“湿地+文旅产业”等多种模式,“活”用湿地,充分释放其生态红利,提升产品湿地附加值。
“湿地+蜜桔”模式不仅改善了桔园的土壤和生态环境,还为“桔园游”“生态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好山好水出好果,良好的生态有利于提升南丰蜜桔的品质和产值。同时,建设小微湿地后,这里风景秀丽,已经成了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娱乐、参观研学的好去处,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抚州市南丰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熊志华说。
在“湿地+甲鱼”模式中,湿地为甲鱼提供了天然的养殖环境,甲鱼的品质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而“湿地+经济作物”模式,则让一些原本生长条件有限的经济作物在湿地周边茁壮成长,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推动了生态工业的崛起。江西莱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总经理胡浩喆表示:“我们当初选择来南丰投资建厂,最看重的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南丰蜜桔品质优良,为我们的果汁加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质原料。”
江西莱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果胶项目的国际化创新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运用先进的提取技术从榨汁后的蜜桔皮渣中提取果胶,致力于实现现代农产品深加工“吃干榨净”,推动现代农业、大健康、生物医药这三大领域融合发展。“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畅销无阻,还成功打入了欧洲、俄罗斯、印巴、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南丰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我们产品独特的魅力与竞争力,让我们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胡浩喆说道。
“湿地+文旅”模式如同一颗新星,在南丰这片土地上闪耀升起。在洽湾镇经营着一家民宿的张老板,曾经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艰难打拼,当看到家乡湿地修复后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回乡创业。“以前这里游客寥寥无几,冷冷清清。现在湿地修复后,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我看准时机,开了这家民宿,生意十分火爆,旺季的时候房间都要提前好久预订呢。”据统计数据显示,洽湾镇小微湿地公园在今年已接待游客数量高达40万人次。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在这里尽情欣赏湿地如诗如画的美景,深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全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
协同发展:多方力量的汇聚
南丰县政府在湿地修复和“两山”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南丰县林业局局长李金平表示:“湿地修复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林业局在湿地资源的调查、规划、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等诸多方面都充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其中,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湿地修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湿地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湿地保护和修复的资金投入,加强了湿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金融支持这一关键领域,南丰县同样成果斐然。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与建行南丰支行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性地发放了湿地收储及修复项目贷款6000万元。建行南丰支行的负责人王超儒满怀信心地说:“我们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金融政策,全力为湿地修复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精心优化金融服务,切实助力南丰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为南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贡献金融力量。”
此外,南丰县还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商品化、产业化的路径,通过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发放湿地生态权益证等方式,为湿地修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已完成130.27亩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交易金额约1200万元;已发放生态权益证24本,共计29宗地;通过湿地生态权益证抵押贷款1宗,金额950万元。
企业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也是南丰湿地蝶变的重要力量。众多村办公司积极谋划开展湿地修复,面积合计1180亩,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约3000万元的收入。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有的在湿地周边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有的成为湿地的守护者和宣传员。
南丰县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成功走出一条推动“两山”价值转化的创新之路。这不仅让湿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也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还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在政府、企业、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丰正昂首阔步地走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康庄大道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绽放出璀璨光芒。
南丰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汪涯表示,下一步,南丰将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不断挖掘湿地生态修复的潜力,让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桔都人民,为践行“两山”理论贡献更多独具特色的“南丰经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文 李鑫 袁国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