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江西崇仁白路乡:果蔬大棚里的乡村振兴“致富经”
2025-06-26 16:03: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尹红燕

  “每亩地能拿220元租金,在基地干活一年还能多赚2万多元!”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路乡花园村村民周能高掰着手指算增收账,脸上笑开了花。这片曾撂荒多年的土地,如今因现代化果蔬大棚的落地,成了村民家门口的“聚宝盆”。

  故事得从今年4月说起。乡村干部踩着田埂上门时,周能高没想过这片“薄田”能翻出花样。“土质差种什么都不长,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他回忆。转机来自乡党委的一次调研——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干部们摸排出土地闲置难题,当即拨通了在海南种哈密瓜的周德高的电话。“家乡创业环境好,政策也支持。”被乡情和政策打动的周德高,带着技术回了乡。眼下,150多亩大棚主体完工,覆膜和灌溉系统安装正忙,7月就能投产,预计年产值800万元。

  走进建设现场,31个钢架连栋大棚整齐排列。“抗风、采光好,能用10多年。”周德高介绍,大棚采用“两季哈密瓜+一季蔬菜”轮作模式,科学种植和管理让土地“活”起来。村民周能高已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学会技术,干活更有底气。”

  “租金+就业+技能培训”的模式,让村民多渠道增收。像周能高这样的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基地打工。乡党委书记徐韦华说,项目盘活了低效土地,更让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如今的白路乡,哈密瓜、紫薯、光伏等产业齐头并进,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长超10%。

  从撂荒地到“聚宝盆”,变的是土地用途,不变的是乡村干部为民的心。“看着乡亲们增收,比什么都高兴。”周能高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白路乡的果蔬大棚,正“种”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文 章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