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山峦叠翠,绿意满目。在新森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油茶林中,累累油茶果缀满枝头,林下套种的虎杖、岗梅等中药材生机勃勃,翠绿的贝贝南瓜迎来丰收。村民们在林间穿梭忙碌,除草、管护、采摘,构成一幅生动的农忙图景。在基地务工的张海燕欣喜地说:“油茶正处生长旺季,再过3个月就能采收,林下的蔬菜、中草药让我们天天有活干。”
这片蓬勃生长的土地,正是袁州区探索“林上、林中、林下”多元利用的成功范例。“90后”青年谢志强依托家乡百万亩油茶林的资源优势,几年前流转300余亩林地,大胆尝试油茶与中药材、果蔬套种。如今,这片林地真正实现了“树上结油、林下生金”的立体效益:油茶为中药材撑起天然“遮阳伞”,令其成活率提升30%;浅根药材不与油茶争抢养分;南瓜、冬瓜等浅层作物则巧妙利用采收时间差,保障了收益的持续性。谢志强自豪地算了一笔账:“今年,油茶亩收益约1000至2000元,套种果蔬和药材再增收2000至3000元,平均每亩总收益达5000至6000元。”
作为历史悠久的“油茶之乡”,袁州区近年来紧抓国家林下经济发展机遇,将油茶产业列为“三农”工作首位,出台《袁州区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构建起“政府引导、基地种植、农户参与、企业加工”的多要素联动产业生态。
“这种‘时间换空间、空间创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已带动117户种植户发展油茶基地3.8万亩,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综合产值4.5亿元。”该区林业局副局长李铁明表示,通过“以短养长”策略,袁州区既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又拓宽了林下经济可持续路径,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从“单一种植”走向“立体增收”,袁州区以创新模式破解“一林多收”难题,让“树上摘果、林下生金”成为现实图景。这一既守护绿水青山“颜值”、又提升经济发展“价值”的实践,不仅为乡村注入绿富美的新活力,更为“两山”转化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鲜活样本,为全国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文 胡未洁 钟南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